土地改革新观察:各地多元探索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频道: 日期: 浏览:242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近期,全国多地围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全域整治、空间置换、盘活存量等多元化路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释放规模效益

在贵州黄平县,旧州镇、一碗乡两个乡镇正在同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计划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规模近万亩。当地力争在2025年实现一个乡镇项目落地,并计划通过全域项目生产指标2000亩,目前实施方案已报至省级审查。

这类整治不仅优化了耕地布局,还强化了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2025年,黄平县获批建设用地总面积近45公顷,并完成6个设施农用地项目上图入库,有效保障了种植养殖项目发展。

二、 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平衡发展与保护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近期获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涉及南蔡乡的拆旧区复垦形成农用地2.4599公顷,建新区则配置3.8496公顷建设用地,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稳定平衡。

该方案特别强调保障农民权益,明确要求拆旧补偿、安置收益等必须充分听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意见,收益需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优先用于群众安置。

三、 林耕置换:探索“上山下山”生态优化

湖南汉寿县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创新推行 “林地上山、耕地下山” 的置换模式。在崔家桥镇永固村,村民黄孝勇将1.56亩低产耕地转为林地后,获得了不动产权证书,计划种植油茶提高收入。

这项改革通过将山边零碎耕地“由耕转林”、田间林地“由林转耕”,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同步实现耕地提质增量和林地增效扩绿。汉寿县计划到2026年完成1000亩置换,2029年建立常态化机制。

四、 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约束,福建石狮市积极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当地通过“工改商”、“工改工”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已上报低效用地数据340宗,总面积超8000亩。

在灵秀镇,一个规划面积1.4万亩的“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正在建设中,通过改造旧厂房、建设标准厂房和物流中心,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该案例已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五、 政策支持: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

今年9月,自然资源部明确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将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改革内容包括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产业用地供应、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等。

四川省也于近期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8个方面推出重点举措,强调要稳步推进改革任务实施,坚决杜绝片面追求指标交易。

综合来看,当前的土改实践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与结构升级,各地通过政策创新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努力破解土地资源配置中的矛盾,为乡村发展开拓新空间。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