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长沙青年的乡村数字试验:用代码与直播唤醒锦岩村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名驻村工作队员用五个月时间,为628户村民建起数字档案,帮农户卖掉3万余斤黄桃,用数字技术改变传统乡村治理模式。
国庆假期刚结束,三位从长沙返回怀化辰溪县锦岩村的年轻小伙,就被村民们热情包围。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盛毅、李祖威和刘少林,自今年5月驻村帮扶以来,用专业特长开发数字系统,已成为村民眼中的“自家人”。
云上管理系统:为每位村民建立动态数字档案
锦岩村有628户、2121名村民。过去,工作人员需要翻阅厚重台账才能找到需要帮扶的家庭,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盛毅和队员们花费一个月时间重新走访搜集信息,以微信小程序云开发为核心,打造了“锦岩村云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记录了村民31项核心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家庭收入和健康状况等。
“相当于给每位村民建立了动态电子档案,”盛毅展示手机系统时说,“信息的录入与调出,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新思路,推动乡村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电商直播助农:三万斤黄桃找到新销路
今年7月,锦岩村黄桃丰收却面临销路不畅的困境。驻村工作队三人化身“电商主播”,将乡间特产搬上线上平台。
他们一方面对接电商企业做一键代发,一方面联系山东罐头企业批量收购,同时通过电商渠道直接销售黄桃。通过3场助农直播,他们成功帮村民卖掉3万余斤黄桃。
70多岁的村民杨圣武家中有重残特困人口,2亩黄桃是主要收入来源。在工作队帮助下,他家的黄桃全部售罄。“没有工作队的帮忙,今年的黄桃就要烂在地里了,”杨圣武感慨道,“他们对着手机又唱又跳,那些黄桃很快就卖完了!”
培育本土人才:打造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光‘救急’不够,我们更想让黄桃产业‘长稳’,”盛毅表示。
工作队正致力于打造“锦岩黄桃”区域品牌,并推进蓄水池建设项目,解决部分黄桃林旱季缺水的老问题。他们还请来学校商务贸易学院的师生进村培训,已培育出5名农村电商主播。
此外,针对村里特色资源,工作队开设了“锦岩印象”视频号,制作了二十余条展示村貌风光的视频。他们设计的“锦岩二十四节气”文创图片,将黄桃、水稻、沅水等元素融入节气插画,成为推广锦岩村的“活名片”。
从数字管理系统到电商直播,从短期助农到长效品牌建设,三位年轻人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锦岩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实践表明,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