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改革持续深化 多地探索激活"沉睡资产"新路径

频道: 日期: 浏览:818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各地正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创新经营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产"逐渐被唤醒,释放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宅基地改革拓宽增收渠道

在江西余江,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集体内部流转等改革举措让许多闲置宅基地焕发新生。当地通过统一规划,将退出的宅基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一位村民表示:"老房子闲置多年,现在通过流转每年能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在村里的民宿打工。"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破冰

作为土地改革的重要突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多个试点地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浙江德清,一宗集体建设用地不久前以协议方式出让,用于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当地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介绍,此举打破了以往集体土地必须征收为国有才能入市的限制,让村集体和农民能够直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安徽小岗村近年来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村土地流转率超过60%,形成了优质稻米、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集约化生产,既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又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改革配套制度逐步完善

为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十余类农村产权可实现公开、规范流转。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信息发布、产权评估、交易鉴证等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了交易风险。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聚焦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主线,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政策体系,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

业内专家表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也要通过制度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土地要素活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