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稻虾共作添智慧 农业创新助农丰产又增收

频道: 日期: 浏览:466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在江苏盐城射阳县的万亩稻田里,以往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耕作场景已悄然改变:田埂上矗立着智能监测设备,手机 APP 可实时调控水位与水质,水稻与小龙虾共生共长 —— 这种 “稻虾共作 + 智慧农业” 的创新模式,正让当地农业焕发新活力,不仅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更让农户们迎来丰产增收的好光景。

盐城地处江淮平原,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当地打破单一种植模式,探索 “稻虾共作” 生态农业模式:春季投放小龙虾苗,小龙虾以稻田里的杂草、害虫为食,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夏季水稻抽穗后,小龙虾进入收获期,稻田在收获稻谷的同时,还能产出优质小龙虾。“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以前种稻亩均收入不足 3000 元,现在加了小龙虾,亩均收入能到 8000 元以上!” 射阳县种植大户周明华笑着说,他家 200 亩稻田全部采用 “稻虾共作”,去年纯利润突破 100 万元。

更让农户们惊喜的是,智慧农业技术的融入让种植管理愈发轻松高效。在射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块稻田都安装了土壤墒情传感器、水质监测仪和自动投饵机,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稻田的水温、溶氧量,小龙虾饿了,点击 APP 就能自动投饵,再也不用天天守在田里。” 周明华展示着手机里的管理系统,“以前 200 亩地需要 6 个人打理,现在 3 个人就够了,还能精准控制成本,每亩能省 200 多元。”

除了 “稻虾共作”,盐城还在多地推广农业创新技术:大丰区的 “光伏 + 温室大棚”,实现光伏发电与蔬菜种植两不误;东台市的无人机植保服务,每亩地农药用量减少 15%,作业效率提升 10 倍。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推动农业生产向 “绿色、高效、智能” 转型,更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据盐城市农业农村局数据,目前全市 “稻虾共作” 种植面积已超 50 万亩,智慧农业技术覆盖耕地面积突破 300 万亩,带动 10 余万农户年均增收超 1.2 万元。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引进更多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让创新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更多农民靠科技实现‘丰产又增收’。”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