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见闻:特色产业激发农村新活力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秋日清晨,李家村的有机蔬菜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采摘新鲜的西兰花和紫甘蓝。这些蔬菜经过分拣包装后,当天就能运往城里的生鲜超市。"我们种的蔬菜不用化肥农药,虽然产量低些,但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三成。"种植户李大山笑着说。
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业,村民年均收入突破了五万元。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在百里外的王家沟,村民利用当地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传统民居,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民们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还开发了农事体验、乡土美食等项目。"周末经常客满,去年光是民宿收入就有二十多万元。"民宿经营者王秀芳告诉记者。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村民自制的红薯干、野山菌、土蜂蜜等农产品,成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伴手礼。"以前这些山货都是自己吃,现在都能变成钱。"王秀芳补充道。
这些变化得益于当地对乡村发展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各地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赵家台村,新修的水泥路直通田间地头,快递服务点开到了村头,电商直播成了村民的新农活。
"我们村的苹果现在通过电商平台,能卖到全国各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赵明说。他带领村民学习电商运营,去年通过网络销售苹果超过十万斤。
与此同时,农村人才培养也取得积极进展。各地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项目,帮助农民掌握新技能,提升发展能力。越来越多像赵明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也在同步进行。多个村庄实施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环境变美了,游客更愿意来了。"王家沟的村民感慨道。
这些乡村发展的实践表明,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本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随着各项举措的持续推进,农村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