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补贴多点开花,促消费稳就业见实效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近期,多项惠民补贴政策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地,涵盖消费品以旧换新、养老服务、就业扶持等多个领域,以“真金白银”释放民生温度,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升温
2025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前第三批资金690亿元已下达,累计下达资金达2310亿元。政策覆盖家电、汽车、家装厨卫等传统领域,并新增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等品类,部分地区还将咖啡机、扫地机器人纳入补贴范围。据统计,全国已有2.8亿人次申领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消费者可通过政府补贴小程序或购物平台专区领取“国补”,操作便捷。
养老服务补贴缓解失能家庭压力
民政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已在沈阳、成都等试点城市落地。该项目针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通过“民政通”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用于抵扣机构养老、居家照护、康复护理等服务费用。以沈阳市为例,政策实施首月已发放消费券3304张,核销1280张,预计最高减免费用85.23万元。一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算了一笔账:“每月5000元的费用,补贴后只需支付4200元,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
就业补贴助力青年与困难群体稳岗
各地通过社保补贴、见习计划、创业扶持等政策促进就业。宜昌市为170名就业人员发放首批个人社保补贴,应届毕业生望志强表示:“收到211元补贴,让我感受到国家对青年就业的支持。”江苏省推出“免申直达”奖补政策,向166家企业拨付4465万元质量强省专项资金。此外,四川沐川县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带动村民返乡就业,预计未来可创造800个岗位。
政策亮点:精准直达与模式创新
简化申领流程:江苏通过“一企来办”平台实现奖补资金“免申直达”,沈阳依托“民政通”平台实现养老服务补贴线上申领与核销。
拓展服务场景:养老服务补贴覆盖机构长期托养、居家助浴、康复护理等多元需求。
倾斜基层与弱势群体:平昌县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100万元;四川沐川县通过驻村工作队引进产业项目,帮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政策效果与未来展望
补贴政策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方面成效初显。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剩余资金将于10月下达,养老服务补贴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通过精准施策与创新服务模式,这些政策正逐步形成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