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智能温室破解 “看天吃饭” 难题,蔬菜亩均增收超万元

频道: 日期: 浏览:1433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在 “中国蔬菜之乡” 山东寿光,传统大棚种植正悄然升级。走进洛城街道的智能温室基地,看不到传统农耕的忙碌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恒温恒湿的环境、自动运转的水肥系统,以及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监控蔬菜生长的场景 —— 这里的蔬菜种植,早已告别 “看天吃饭” 的传统模式。

“以前种黄瓜,温度、湿度全靠经验把控,遇上极端天气,减产是常事。现在有了智能系统,省心多了!” 种植户王建军指着温室里的传感器介绍,棚内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实时传输到终端,系统会自动调节通风、灌溉和补光设备,“就拿黄瓜来说,以前亩产最多 8000 斤,现在能稳定在 1.2 万斤,品质还更好。”

这座智能温室采用 “物联网 + 生态种植” 模式,不仅有智能控制系统,还引入了循环农业理念。温室旁的沼气池将蔬菜秸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沼气用于供暖照明,有机肥则回流到土壤,实现 “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再生资源” 的循环利用。“以前秸秆处理是难题,现在变废为宝,每亩地还能节省化肥成本 300 多元。” 基地负责人李红梅说。

除了技术创新,品种改良也是增收关键。基地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耐低温、高抗病的 “寿光优选” 系列蔬菜品种。其中,“鲁寿黄瓜” 不仅产量高,还耐运输,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超市里很受欢迎,收购价比普通黄瓜每斤高 0.8 元。“今年我种了 5 亩智能温室黄瓜,纯收入能有 12 万元,比传统大棚多赚近 5 万。” 王建军笑着说。

如今,寿光已有 200 多个这样的智能温室基地,覆盖蔬菜种植面积超 3 万亩,带动近千名农户转型 “智慧农民”。当地农业部门还开设培训班,免费教农户操作智能设备、学习科学种植技术。“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智能温室模式推广到更多品类,让更多农户通过农业创新实现增收。”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靠经验到靠科技,从单一种植到循环发展,寿光的智能温室种植,正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