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稻鱼米:千年农耕智慧育出的 “黄金米”,香飘城乡助增收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在浙江丽水青田县的田间地头,每到秋收时节,金黄的稻穗与灵动的田鱼相映成趣 —— 这里传承千年的 “稻鱼共生” 系统,孕育出了兼具营养与风味的青田稻鱼米,如今这一特色特产不仅成为餐桌新宠,更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 “黄金米”。
青田稻鱼米的种植,延续着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的古老智慧。水稻生长期间,田鱼以害虫、杂草为食,鱼粪又为稻田提供天然肥料,形成生态循环。这种绿色种植方式,让稻鱼米颗粒饱满、米香浓郁,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我们的稻鱼米不用化肥农药,煮出来的饭油亮喷香,还带着淡淡的清甜。” 青田县方山乡种植户陈建国说,自家 5 亩稻田年产稻鱼米约 2000 公斤,因品质出众,每公斤售价达 30 元,是普通大米的 3 倍多。
依托 “稻鱼共生系统” 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不断推动稻鱼米产业升级。当地不仅制定稻鱼米种植标准,培育优质稻种与鱼苗,还打造 “青田稻鱼米” 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农超对接、文旅融合展示等方式拓宽销路。在方山乡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旁的特产店,游客们常常驻足选购稻鱼米,“既能了解古老农耕文化,又能带走健康特产,很有意义。” 来自温州的游客李女士说。
如今,青田稻鱼米种植面积已超 3 万亩,带动全县 8000 余户农户参与,其中不少农户通过种植稻鱼米,年增收 2 万至 5 万元。不仅如此,当地还延伸出稻鱼米深加工产品,如稻鱼米糕、稻鱼米酒等,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深挖稻鱼共生文化,让更多人爱上青田稻鱼米,让这颗‘黄金米’带动更多乡村富起来。” 青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