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蓬勃发展,1-8月四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415亿元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田间地头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中国乡村的发展轨迹。
清晨的陕西富县,鄜鹿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已开始忙碌,负责人李高峰对着镜头向网友推介富县苹果;在四川,今年1-8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达415.8亿元,同比增长11.6%。
在云南曲靖的盐水石榴交易中心,工人们忙着将清晨采摘的石榴打包发货,这些石榴将在72小时内抵达北京、上海。
数字赋能: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以来,农村电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5年1-7月,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4%。
局部地区数据显示,农村电商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四川,2025年1-8月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82.1亿元,同比增长14.2%。
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明显高于整体网络零售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在陕西富县,“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的营销模式,正成为当地农产品走出乡村的重要途径。
“我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路的。”富县鄜鹿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高峰介绍。
物流织网: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日益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
在云南曲靖市,一场深刻的城乡物流体系变革正在进行。曲靖市积极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会泽县地处3省8县交界,山区占比高达95.7%。长期以来,物流不畅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肠梗阻”。
如今,该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整合客运、快递、电商等资源,创新构建客货邮融合模式。
“以前寄一箱石榴到浙江运费要30多元,现在10多元就能搞定。”会泽县娜姑镇牛泥塘村洪旭家庭农场负责人说,从“零散低效”到“集约高效”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重庆万州区多部门近日联合发文,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约100万元,支持快递进村出村和县乡村三级节点建设。
这些政策聚焦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平台创新:兴趣电商重塑农产品销售模式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新形态与农业深度融合,越来越多农产品借助兴趣电商走出乡村,触达更大市场。
抖音电商近日发布的《2025丰收节抖音电商农产品消费白皮书》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平台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平均每天有2448万单农特产品包裹发往全国各地。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认为,兴趣电商的核心在于重构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链路。
“它不再是简单的线上销售渠道,而是通过沉浸式的内容场景,如短视频展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直播讲解农产品的特色故事等,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兴趣。”
在姜楠看来,兴趣电商模式创新性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中信息不对称、品牌缺失、中间环节多等痛点,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富有生命力的“造血式”助农新范式。
政策引领:多方合力助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发展。
四川省委网信办等5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文件明确,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深化“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在西安,由省市商务部门指导、西安市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数商兴农选品精准对接会日前成功举办。
该活动是落实“数商兴农”工程、夯实“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具体实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则将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作为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环江已有41家供应商成功入驻“832”平台,574个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累计在线销售金额达7957.41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农村网商数已超过1950万家,同比增长6.4%。从雪域高原到东部沿海,县乡村物流配送网点不断健全,全国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5%。
在陕西富县、在云南曲靖、在广西环江,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更吸引了年轻人回到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