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迎丰收,各地齐心解农忧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从黔西北的玉米地到内蒙古的葡萄园,从湖南的村播大赛到安徽的老村部直播间,一场场助农行动正在全国各地温暖上演。
秋收时节,各地涌现出许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帮助农民增收的暖心故事。从组建耕作队帮助外出务工家庭,到各级干部化身主播带货,这些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农事耕作队,解决秋收难题
在黔西市甘棠镇,14支由村两委牵头的“农事耕作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队伍由本地种粮能手和农机手组成,提供从播种、施肥到收割、晾晒的“一条龙”托管服务。
据了解,在外务工的村民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家中农田的收割情况,耕作队会通过微信实时发送作物生长情况和农事进度,让外出务工人员能随时掌握家中农田动态。这种方式让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工作,不再为家中农事担忧。
截至目前,这些耕作队已完成大量秋收工作,覆盖农田面积超1000亩,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创新电商模式,助力农产品销售
9月23日至28日,湖南省首届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在古丈县成功举办。全省14个市州的59名村播达人同台竞技,赛事期间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订单6.7万单,销售金额突破500万元。
在安徽庐江,移湖街道闸山村的老村部焕发了新生。当地创新利用闲置村部资源,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向全国网友推介本地农副产品。农户只需“拎货上门”,就能享受到从包装到物流的全链条服务。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更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精准帮扶,解决滞销难题
在湖北房县,驻村干部在走访时发现部分农户种植的农产品面临滞销风险。通过积极联络企业、饭店等单位上门采购,及时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在湖南醴陵市,社区干部们发起“爱心菜”助销活动,帮助特殊困难农户采摘、整理蔬菜,并积极对接本地企业、单位食堂等,最终将销售所得及时交到农户手中。
这些精准帮扶措施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农产品销售难题,避免了农户的损失。
完善基础设施,打通产销瓶颈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三道坎街道胡杨社区的居民们今年迎来了一件喜事——多条农业生产便道全面升级。道路改善后,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损耗大幅降低,客商收购积极性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改善后,当地迅速将目光投向“直播电商”。通过现场直播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当地葡萄日销量已接近2000公斤,加之新路通车带来的运输损耗下降与收购价提升,农户收入得到明显增长。
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一场在田间地头开展的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线观看,成功帮助农民销售大量农产品,销售额达数万元。
从传统的线下助销到创新的线上直播,从解决特殊群体的燃眉之急到为整个区域农产品打通销售渠道,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正是当下乡村振兴路上最生动的注脚。各地通过创新模式和精准帮扶,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