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新变革

频道: 日期: 浏览:557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在西南山区的一片示范田里,智慧育种技术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实现了亩产突破100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显著。这不是孤例,在全国各地,农业科技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种植方式。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汇聚了数百家农业科研机构和数万名科研人员,形成了有组织、体系化的科研攻关机制。这些努力正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科学家们成功攻克了一批核心育种技术,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新基因。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已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的目标。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为农业注入新活力。以西南地区应用的玉米智慧育种大模型为例,该技术不仅将产量预测准确率提升到较高水平,还将育种周期缩短一半,同时显著降低了基因检测成本。这些技术进步为破解农业生产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正在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参与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企业超过1000家,占总参与单位的一半以上。国家正在实施农业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也在加速推进。全国数十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多种服务模式,将最新农业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在川渝涪江流域,农业科技协作使水稻亩产预计提升显著,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丰收喜悦。

年轻一代正在为农业科技带来新思路。近期举办的全球农创客大赛吸引了来自近百个国家的参赛方案。其中,AI养猪方案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测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稳步提升,科技正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科技创新正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