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枣焕新生 稷山板枣产业升级进行时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在山西稷山国家板枣公园内,连绵的古枣树缀满红果。这片拥有上万株千年古枣树的林地,如今正见证着传统特产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
作为当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稷山板枣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近年来,当地通过建设防雨棚、运用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枣树裂果难题。同时创新推出政策性枣业保险,为枣农撑起"保护伞",守护了这片珍贵的古枣林。
产业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以往"论斤卖"的板枣,如今实现了"数颗卖"的突破。精选自1500年以上树龄的顶级板枣"赤玉丹",每棵树仅精选50至100颗,每颗重量均超过15克。这种精细化生产模式,推动着板枣品质的持续提升。
科技赋能为板枣产业注入了新活力。研究显示,稷山板枣富含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为其"药食同源"的传统认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当地正着力开发枣肽、枣精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板枣从初级农产品向功能性食品原料转型。
文化创新同样为板枣产业开辟了新空间。以板枣为原型设计的"枣啾啾"文创产品系列,将传统农耕文化以时尚方式呈现。而大型实景演出《稷颂》则通过乡亲们的质朴表演,生动讲述着板枣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
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稷山板枣产业正焕发全新活力。目前,全县板枣栽植面积达15.3万亩,年产值约1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大关。这一千年特产,正以崭新姿态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