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焕发新生机:传统工艺点亮乡村振兴路

频道: 日期: 浏览:364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深秋时节,位于皖南山区的竹艺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村民们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欧洲的竹编工艺品,这些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生活用品,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向国际市场。

"以前村里的竹编手艺都快失传了,现在一年能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竹艺合作社负责人李永明说。三年前,在外从事设计工作的他回到家乡,组织留守老人成立合作社,将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出灯具、茶具、文具等系列产品。

这个有着百年竹编历史的古村落,曾经因年轻人外出务工而日渐萧条。如今,随着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合作社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吸引了12名年轻人返乡就业。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返乡青年张敏告诉记者,她利用在大学所学的电商知识,帮助合作社开设了网店,今年已通过线上平台完成销售额80多万元。

竹艺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收入增长上。村里利用合作社收益改善了基础设施,修复了古建筑,发展了乡村旅游。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竹编制作,品尝农家菜,入住改造后的传统民居。

"周末经常满房,要提前一周预订。"村民王秀珍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每年能增加收入5万多元。她说,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游客多了,村民的致富路子也越来越宽。

类似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各地上演。在西部地区,一个曾经贫困的村庄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起枸杞深加工产业;在沿海地区,渔村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了从单一捕捞向多元经营的转型。

这些村庄的共同点是:立足本地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同时,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人才回流,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家表示,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只有让乡村保持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