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夯实“三农”基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频道: 日期: 浏览:1020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于2月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围绕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治理体系等核心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明确路径。

一、筑牢粮食安全屏障,保障农产品供给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文件将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列为首要任务,突出“稳面积、攻单产、提品质”:

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通过推广高产技术、扩大工程规模,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并巩固大豆、油料作物种植成果。

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同时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并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此外,文件还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发展森林食品。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针对脱贫地区与低收入群体,文件强调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

资产管理与长效投入: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并制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办法。

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力量帮扶等区域协作帮扶机制也将持续深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持。

三、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文件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产业融合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增收路径多元化: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培育推介特色劳务品牌。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优化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文件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础设施延伸: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深化快递进村,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均衡: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以人员下沉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五、强化治理能力与要素保障,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持续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全国村“两委”换届,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要素市场化配置: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

政策落实的关键:监管与透明度

为确保惠农政策精准落地,文件配套措施强调:

资金监管与公示:通过“一卡通”平台规范补贴发放,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核查种植面积,杜绝虚报冒领。

基层监督机制:例如泗县通过“嵌入式”监督压实镇村责任,莒县推行“三公开”保障补贴发放透明。

结语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了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粮食安全的系统性框架。其核心在于通过政策协同与执行力,将宏观目标转化为农民可感可知的实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三农”根基。

本文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及国家部委配套政策撰写,具体实施需结合地方细则。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