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店羊肉串掺假、房企违法收集人脸信息……检察技术如何助力揭开真相?

频道: 日期: 浏览:346

      最高人民检察院10月14日公开发布6件检察技术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得益于检察技术部门对办案的协助,一些难以查明的真相被揭开。

  2025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外卖平台中某些烧烤店商品页面宣称“百分百纯羊肉”“假一赔百”,但店铺评论中消费者多次反映肉质异常、疑似掺假等问题。该院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大量羊肉串掺假线索,并在全区范围开展专项监督行动。随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统筹全市16个基层院开展打击羊肉串掺假专项行动。

  如何查明掺假成分是办案的关键。检察机关在对部分餐饮场所现场调查和样本初筛的基础上,由检察机关技术部门对送检样本进行多次反复检测,通过动物源性DNA技术锁定了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发现的“隐形”掺假成分,从中检出猪、鸡、鸭等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开展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有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受到惩处。

  在另外一件典型案例中,上海市青浦区两家房地产企业在售楼处违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人脸信息,将本地数据每日上传云端并自动删除,用于客户类型甄别、信息分析后与中介结算佣金等商业用途。面对数据定位和取证难题,检察机关采用逆向追踪、远程勘验等技术方法获取云端数据,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职,推动房地产行业系统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协同治理。

  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体现出检察技术在公益诉讼调查核实、诉讼请求判断中的证据支撑作用,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技术手段在公益诉讼办案中的应用,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