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稻蟹双丰收 生态种养模式效益显著

频道: 日期: 浏览:435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金秋时节,辽宁盘锦的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大洼区王家街道的高标准农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抢收水稻。"今年收成不错,亩产较往年明显提升。"当地农垦集团生产负责人望着金灿灿的稻田说道。

盘锦大米今年在电商平台上表现亮眼。在田庄台镇的一个农场直播间,新米上市仅一周多时间,线上销量就突破800万斤。"是正宗的盘锦大米吗?"成为直播间里最常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消费者对盘锦大米品质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丰饶的土地在70多年前还是一片盐碱地。经过几代人的土壤改良,如今盘锦已成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盘锦还是中国稻田养蟹技术的发源地。在太平镇孙家村,返乡创业六年的张爽每天通过直播销售河蟹。"今年河蟹品质特别好,'十一'期间每天最多能卖出1000多单。"她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地推广的"稻蟹共生"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生态循环。

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正在产生显著效益。一家农业企业负责人表示,该公司3.3万亩水稻全部采用稻蟹共生模式,今年的双丰收增强了继续推广这种经营模式的信心。

与此同时,盘锦还在推动产业升级。红海滩国家水稻公园的巨幅稻田画在今年"十一"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地将水稻种植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既带来了经济收入,又提升了品牌价值。

夕阳下,收割完毕的田野与波光粼粼的蟹塘相映成趣。线上线下,盘锦新米与河蟹的销售依然火爆,这片曾经的盐碱地正展现出蓬勃生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