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糖会“点燃”金陵:一场行业盛典与一座城的消费升温

频道: 日期: 浏览:502

      十月的南京,因一场行业盛会而格外“香甜”。10月16日,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场被业内称为“天下第一会”的行业大展,不仅是食品酒类行业的“风向标”,更成为观察南京消费活力与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窗口。

1.jpg

      一场展会,折射城市消费能级

      “四美新秋糖”,不仅是本届糖酒会的主题关键词,更暗合了南京消费市场的多维魅力。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40个国家参与、4000家企业齐聚——这些数字背后,是南京作为东部重要中心城市所展现出的强大消费辐射力。

      “秋糖是衔接‘金九银十’与元旦春节的关键窗口。” 展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正是打开这扇窗口的理想之地。本届糖酒会首创“秋糖季”概念,串联消费高峰节点。自9月20日“秋糖季”启动以来,南京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美团数据显示,国庆“双节”期间,南京位列全国文旅消费十大目的地城市榜首。

      从老门东到新街口,从园博园到中山陵,糖酒会的到来,让整座城市沉浸在“美食、美时、美市、美事”的氛围中。依托“7+70+700”展城融合体系,糖酒会打破展馆边界,让南京全域成为企业营销的展示场,实现展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共赢,放大了消费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找产品”背后,是消费信心的直观体现

      本届糖酒会规划的四大赛道——创新产品、健康化产品、地区特色产品和科技赋能产品,精准捕捉了当前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千余家知名企业带来的新品首发,成为观察消费走向的“显微镜”。

      “我们带来的轻饮酒系列,瞄准的就是年轻消费群体的细分需求。”一位参展商表示,选择在南京秋糖首发,看中的正是这座城市包容多元的消费文化。

      展会特别设置的“智能制造专区”“健康科技专区”及“百县千品万家福”专区,不仅为采购商提供了精准选品的平台,更折射出南京消费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通过AI观众智能体构建需求画像,展会在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宝贵数据。

      从“找方向”到“找朋友”,构建消费新生态

      作为行业风向标,本届糖酒会的参与者名单透露重要信号。除传统渠道外,美团、京东、抖音、快手等即时零售和电商平台首次集中亮相,反映了消费习惯的数字化转型。而南京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南京发达的数字经济基础,为新型消费模式提供了肥沃土壤。

2.jpg

      此外,食饮产业大会、食品产业数智化发展大会等30场行业会议,以及《2025中国食品趋势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行业指明方向,更彰显南京在消费领域的智库价值。4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携1500项科技成果参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消费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展省联动”,打开消费新空间

      本届糖酒会首创的“展省联动”机制,成为观察区域消费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江苏省联合打造的5000平米投资促进洽谈区,长三角企业参展占比达25%,充分体现了南京在区域消费市场中的枢纽地位。

      借助南京“一带一路”枢纽优势,展会组织多场贸易洽谈会,推动“国货出海”与“海外优品引进”。商务部支持的“百城万店金秋美酒消费季”在南京收官,进一步放大了展会效应。

      “秦淮夜话・TOP30企业家分享会”等高规格交流平台的建立,让糖酒会超越单纯的交易功能,成为行业生态构建的重要节点。这种“超级朋友圈”的汇聚效应,正是南京城市吸引力的生动体现。

      十年重返,见证消费市场新变迁

      距离上一次在南京举办全国糖酒会已有十年。十年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从“碳水脑袋面包节”到“诗酒年华·世界品鉴”,各式各样系列特色活动的举办,展现了南京消费市场的多元包容。这颗“秋糖”的甜蜜,不仅甜在行业交流合作的成果,更甜在消费信心的提振与消费活力的释放。

3.jpg

      糖酒会的价值不仅在于现场成交额,更在于它对消费预期的引导和对市场信心的重塑。当4000家参展商、数十万观众在金陵古城相遇,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产品与订单,更是对消费市场的坚定信心。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南京通过这场行业盛会,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经济活力如何相得益彰。这颗“秋糖”的甜蜜滋味,将在南京乃至全国的消费市场中持续激荡。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