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水肥一体化技术显成效 盐碱地玉米增产超三成

频道: 日期: 浏览:397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为破解干旱与盐碱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吉林省正大力推进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助力西部平原农业向节水高效转型。该技术通过同步精准调控水分和养分供应,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作物产量。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近日在长春透露,今年在乾安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玉米田实现显著增产。测产数据显示,轻度盐碱地平均亩产达906公斤,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超过三分之一;中度盐碱地亩产也提升至825公斤,增幅同样可观。

据该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介绍,此项技术可实现每亩节水约30吨,节约人工成本20元,肥料利用效率提升约30%,相当于每生产1公斤玉米减少三成化肥使用量。

目前,吉林省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面积已扩展至735万亩,预计年内将突破千万亩。根据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到2026年全省还将新增推广面积1000万亩,届时总规模将超过2000万亩,预计可新增粮食产量约80亿斤。

除增产效益外,该技术对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同样成效显著。部分项目区耕层厚度已增至30厘米,地力等级平均提高0.5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据统计,2022至2024年间,该项技术在吉林、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累计推广5253万亩,帮助农民实现增收142.6亿元。专家表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推动北方旱区、盐碱区从传统“靠天吃饭”向“科技稳产”转变,为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