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法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链条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近期,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多项农业领域重要法规政策,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养殖管理、粮食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标志着我国农业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全链条监管格局正加速形成。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迈向精细化
2025年以来,多部重量级农业法规相继实施。其中,《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于9月1日正式施行,要求达到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必须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并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同时,福建、宁夏等地陆续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法规。福建省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明确农业农村、海洋渔业、林业等部门的分工监管职责,并要求设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点,对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溉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定期监测。宁夏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写入法规,为实现全链条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二、粮食安全保障实现法治化突破
河南省于2025年9月29日通过《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将粮食安全保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地方政府粮食储备制度,形成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
条例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长期稳定和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合理用水需求。
三、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着力理清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山东省随后出台配套措施,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
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方面,山东要求加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规范开具使用的指导服务,推动“应开尽开”;同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进货查验,利用“山东食链”实现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获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一批布局科学、运营规范、服务优质的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完善农机具厂库棚、集中育秧、烘干仓储、冷藏保鲜等关键环节基础设施。
该意见强调推动服务中心与农机、农技、农经等公共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为小农户提供集成化、一站式服务,同时鼓励安排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五、农药管理规章迎来重要修订
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10部规章进行修订。
新规严格规范农药登记管理,明确相同有效成分和剂型的单制剂产品含量梯度不超过三个,混配制剂的有效成分不超过两种,旨在优化农药产品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这批新规的密集落地,我国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的法治保障得到显著强化,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