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青铜文化特展在沈阳开幕 再现千年文明交融画卷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近日,“郑家洼子的朋友圈——东北地区青铜文化巡礼”展览于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是国内首次系统梳理与展示东北地区青铜时代遗址与文物的大型专题陈列。
东北地区的青铜文明发展进程基本与中原地区同步,绵延近两千年,在游牧、渔猎与农耕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1965年,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的发掘出土了797件珍贵文物,不仅震惊考古学界,也使沈阳成为研究东北青铜文化的关键地区。
展览以“夏商时期”“西周至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为时间轴线,通过三个部分、十三个单元,清晰勾勒出东北青铜文化从兴起、繁荣到逐渐转型的历史脉络。
据策展介绍,夏商时期是东北青铜文化的萌芽阶段,带有草原风格的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在此交相辉映;至西周与春秋时期,这一地区青铜文化达到鼎盛,器物种类丰富,曲刃青铜短剑成为典型代表,其影响远播至朝鲜半岛等地;战国以后,随着中原燕文化北上,东北青铜文化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在西汉时期被铁器时代所取代。
本次展览通过短剑、铜镜、斧箭、陶石等各类文物,构建出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朋友圈”,不仅展现东北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见证。
展览由沈阳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沈阳博物馆联合主办,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承办,将持续展出五个月。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