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速 多方协力破解“续航焦虑”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引发广泛关注。这份旨在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的政策文件,提出了覆盖技术标准、网络布局、运营模式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破解电动汽车“续航焦虑”提供了明确路径。
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迎来新突破
针对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难题,政策明确要求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这一规定将从源头上解决小区充电桩建设难问题,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基础保障。
各地住建部门正牵头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重点解决电力容量不足、物业配合度不高等现实难题。部分城市已试点“统建统营”模式,由专业充电运营商统一建设维护,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充电网络布局将更科学合理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政策要求加快建设快充站,形成“主干道快充网络”。到2025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预计将超过80%。
同时,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将与城乡规划紧密结合。商场、超市、文体场馆等公共停车场将按比例配置充电设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也在加快改造步伐。
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政策鼓励开展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等技术创新。通过V2G(车辆到电网)技术,电动汽车可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向电网放电,既减轻电网压力,又为车主创造收益。
多家充电企业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设备性能和使用体验。新一代充电桩有望实现5-10分钟补充200公里续航的目标,接近传统燃油车加油效率。
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加速延伸
针对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政策提出在县乡企事业单位、交通枢纽、重点村镇等地优先布局充电网络。此举将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
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政策落地,充电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不仅利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为相关产业链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预计到2030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充电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正逐步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为新能源汽车普及奠定坚实基础。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绿色出行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