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为何要给预付消费 “上保险”?

频道: 日期: 浏览:981

中国县域数字网报道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在健身、美容、教育培训、餐饮等领域广泛普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市场监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预付式消费投诉超 50 万起,其中 “商家卷款跑路”“服务缩水”“退款难” 三类问题占比超 70%,消费者预付资金损失累计超百亿元。

为破解这一消费痛点,2025 年初,多部门联合出台《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建立资金监管账户、设定充值限额、规范退款流程等措施,为消费者的预付资金筑起 “安全防线”。据悉,新政实施后,将覆盖全国超 200 万家开展预付式消费业务的市场主体,惠及数亿消费者。

核心条款拆解:资金安全如何保障?

一、资金监管: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办法》明确要求,所有开展预付式消费业务的商家,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 “预付资金专用账户”,消费者缴纳的预付资金需全额存入该账户,且资金使用需与经营活动挂钩,不得随意挪用。具体监管模式分为两种:

全额监管:对单次充值金额超 5000 元,或累计充值超 1 万元的预付业务,资金需 100% 存入专用账户,商家按月申请提取,提取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实际服务收入的 80%。

比例监管:对单次充值 5000 元以下、累计充值 1 万元以下的预付业务,商家需将不低于 50% 的预付资金存入专用账户,剩余资金可用于日常经营,但需向监管部门报备资金使用计划。

案例参考:市民李女士在某健身房办理了 1.2 万元的年卡,按照新政要求,健身房需将 1.2 万元全额存入专用账户。李女士每月消费后,健身房可申请提取当月服务对应的费用(约 1000 元),若健身房中途停业,剩余资金将由银行直接退还李女士。

二、充值限额:避免过度预付

为防止消费者过度充值导致损失扩大,《办法》设置了明确的充值限额:

按次结算的预付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 2000 元;

按月、按季、按年结算的预付卡,有效期内累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 5000 元;

教育培训类预付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课程总费用,且课程有效期不得超过 3 年,若课程未完成,剩余费用需在消费者申请退款后 15 日内退还。

三、退款规则:明确时限与流程

针对 “退款难” 问题,《办法》细化了退款流程和时限要求:

消费者申请退款时,商家需在 7 个工作日内审核,审核通过后,需在 10 个工作日内将资金退还至消费者原支付账户;

若商家以 “合同约定不予退款” 为由拒绝退款,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将责令商家限期退款;

若商家停业、注销或失联,监管银行将根据消费者申请,从专用账户中优先退还预付资金,不足部分由行业保证金补足。

实操问答:消费者该如何维护权益?

1. 如何确认商家已开立专用账户?

消费者可通过两种方式核实:① 要求商家出示 “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开户证明”,证明上会标注开户银行、账户名称及账号;② 在商家经营场所查看监管部门公示的 “预付资金监管信息”,部分地区还开通了 “预付消费监管平台”,消费者可输入商家名称查询监管状态。

2. 充值后发现商家未按规定监管资金,该怎么办?

可立即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拨打 12315 热线或通过全国 12315 平台线上投诉),并提供充值凭证、合同等证据。监管部门将责令商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依法处以 5000 元至 5 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将吊销营业执照。

3. 购买预付卡后,商家调整服务内容或涨价,消费者能退款吗?

可以。《办法》规定,商家单方面调整服务内容、提高价格或缩短有效期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全额退款,商家不得拒绝。若商家拖延退款,消费者可通过投诉或法律途径维权。

政策意义:重塑预付消费信任体系

此次预付式消费监管新政的实施,不仅为消费者的预付资金提供了 “安全锁”,也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资金监管、限额充值、明确退款等措施,既能减少商家 “卷款跑路” 的风险,也能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逐步重塑预付消费领域的信任体系。

温馨提示:本文政策内容综合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公开文件,具体实施标准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时,建议优先选择已纳入资金监管的商家,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留存好充值凭证。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关键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沪ICP备2025142744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中国县域数字网 www.xianyushuzi.org.cn